關于教育、養老和農業,聽聽總理、部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說了什么?
教育
從加強整體設計、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和環境等方面予以改善。
不一定非要等到3歲入園,兩歲或兩歲半就能夠入園了。
明確幼兒托育的監管主體,并強化技術監管手段。
實施“十年義務教育”,使大學畢業生最佳生育年齡時期延長2年。
適度延長保留應屆畢業生資格時限。
聚焦重點領域人才需求,制定工程職業類公費生培養規劃。
全面性教育應利用好幼兒園這一關鍵窗口期。
課后服務延長了教師工作時間、增加了工作內容。
養老
中國即將進入“兩會時間”。
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
從世界范圍來看,適老康養用品的品類有4萬多個,國內的品類只有3000多個。
農業
就農業生產體系、人才培養、家庭農場、農產品物流網絡、農業系統、山地農機械研發等提出建議。
可設立農機產業發展創新基金,在高端裝備研發、信息化應用、智能和智慧農業等方面提供支持。
應堅持種養和銷售產銷兩旺,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進程。
短視頻、直播等新型數字資訊形式降低了農民接收信息的成本和門檻。
想在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上提升,就必須要融入現代的數字技術,提高單產。
要鼓勵、支持涉農高校尤其是涉農的綜合性大學強化頂層設計。
支持舉辦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
加快種業、農機等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67%提高到73%。
打造一支具有互聯網思維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大力培養生物育種、智能農裝、營養健康、農業綠色發展、獸醫公共衛生等急需緊缺人才。
涉及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科技、農業人才培育、碳匯等方面,代表委員們提出了眾多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