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10個年輕人用190天的時間,在142.8畝土地上,用八塊農田、一條河道、三個魚塘、兩棟舊房子和一個倉庫,組成一個常規農戶,播種、灌溉、施肥、收獲……
綜藝節目《種地吧》將勞作的全過程真實呈現在大眾面前,身臨其境般忙碌在田間,感受農業生產勞動的酸甜苦辣。
“其實不止是我一個人,現在的年輕人離土地真的太遠了。剛開始干農活是有些辛苦,因為從沒接觸過,也不適應。在地里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我重新學習,感覺自己成長了,多了份擔當?!焙魏崎趥洳蓵r說。
《種地吧》截圖
為什么鄉土與田園總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館長樊志民說:“我們可以不知農,不事農,但是所有的人不能輕農。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每年的一號文件,永遠和農業有關。中華民族有一個偉大的理念:農為政首,它是農業多功能性的一種體現?!?/p>
比如,中國南極科考隊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中成功培育出溫室蔬菜;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發揮種菜技能,不僅在太空艙里種出過9棵綠油油的生菜,還培育出了全生命周期的水稻。
年輕一代新農人正闊步向前
2023年7月24-26日,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階段成果總結推進大會在意大利羅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總部舉行。會上,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提到:“按照目前規律預測,在2030年,全世界將有6億人長期食物不足,遠不足以實現‘零饑餓’目標?!?/span>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產出約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解決了14億人的吃飯問題。
圖源:人民網
當前社會環境下,由于農業發展所需要的時間久、精力多,且見效相對緩慢,遠不如參與一些“短平快”的行業收益來得更高。
另外,我們一直在說“70后不想種地、80后不愿種地、90后不會種地”,現在就是00后沒見過種地,10后更是沒看過地,那么未來誰來種地?
百年前,一代青年人挺身而出,書寫了激昂的五四榮光,賡續至今。百年后,站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康莊大道上,新一代農業人正在闊步向前......
芥末堆曾報道龔本富、陸松和武森陽三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故事。2014年秋,大學畢業后在外打拼多年的龔本富辭職回到家鄉東雙河鎮創辦了駿翔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種藍莓。
其后三人共同創辦“漿果聯盟”,逐步把公司發展成為集藍莓育苗、種植、技術服務、深加工和青少年研學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
“我們邀請農戶加入我們,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和生產資料。利用原有藍莓、西紅柿的供貨渠道,幫助本地農產品打開銷路。農戶在提高收入后,會繼續支持發展特色農業,‘漿果聯盟’的基礎產品獲得、源頭生產渠道的功能性逐步增強,形成了產業發展良性循環?!蔽渖栒f。
圖源:Unsplash
番茄炒蛋是一道家喻戶曉的國民菜,雖然中國是全球番茄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背后也面臨著較大的技術挑戰。看似普通的番茄往往需要在農業溫室大棚中栽培,種植過程中也有很多病蟲害難題,且產量有限。
極星農業負責人徐丹時常思忖這些問題,除了環境調控技術粗放,國內之前的番茄種植還受困于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較低等瓶頸。
言農夫之耕,當先利其器。徐丹帶領的“番茄快長”團隊設計了一套“人機融合智能”算法,根據傳感器的“閱讀”情況做出“如何讓番茄們過得更開心”的決策。
過去農業靠農民的手。城市生活并不比鄉村生活更順意,農場務農也并不比格子間的辦公更輕松。
未來農業靠農民的腦子。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眾多飽含創業熱情的新農人積極投身農業、發展農業、壯大農業,他們既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也獲得了更多元的發展機會,他們正在中國大地上逐夢。
從“數商興農”到“智慧農業”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這是發展農村電商的新舉措,也是農村電商發展的新方向,對農村電商以及縣域經濟發揮積極作用。
“數商興農”背景下,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是重要抓手,也是當務之急。怎么買賣農產品,首先要讓農產品被看見。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到10.4億,泛網絡視聽市場規模就有7000億元,相當于每十個人中就有八個人活躍在網絡環境中,頻頻出現的短視頻和直播間就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池。這一點“新農人”們意識到了,電商平臺同樣意識到了。
關于東方甄選為什么帶貨農產品,俞敏洪表示,只有農產品才是真正地涉及到了千家萬戶的需求。
現在有需求了,傳播渠道也有了。
眼下,國民健康意識日漸增加且呈多元化趨勢,例如以前大家追求有沒有土蜂蜜,如今是這個“土蜂蜜”好不好。所以,農產品唯有提質才能增效,“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是科技?!?/p>
智慧農業發端于物聯網設備和與其對應的農業信息化系統,通過監測和改善生長環境,使農業生產更穩定可控。農民在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越來越多地應用智能技術。智慧農業已成為未來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坤辰資本高級投資經理陳威揚表示,智慧農業主要是解決種植產前、中、后環節的問題。此外,農業的未來可持續化發展同樣離不開技術。
圖源:安永-帕特儂分析,申萬宏源研究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智慧之光”院士系列講座中談及,我國在推進智慧設施園藝技術裝備方面有很好的發展潛力,設施園藝產業全鏈條的智能化、精準化、數字化賦能以及產量穩定、節地、節水的垂直植物工廠將成為智慧設施園藝的重要發展趨勢。
發展智慧設施農業也絕非一蹴而就,需要日積月累、踏實向前,因此不存在彎道超車,唯有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才能將智慧設施農業做得更好更優。
下一個十年,一起探尋新的可能
農業是個重活、體力活;更是個技術活,智力活。
風物長宜放眼量。過去十年,芥末堆從“我們只看教育”進化到“我們不只看教育”??崔r業、看銀發經濟領域是芥末堆正在不斷擴大的價值半徑。
圖源:Pixabay
2023GET大會,是我們和你奔赴的十年之約。
芥末堆致力于推動科技的進步與產業的融合,10月17-18日,芥末堆將聯結在廣闊天地揮灑熱血的新農人,召集更多農業產業領域的同行者加入其中,促進彼此之間進行交流,滿地六便士,也能抬頭看月亮。
做了才有可能,探索新天地,下個十年我們一起!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