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芥末堆 9蛋 5月1日
上個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接連發布,紛至沓來的文件讓智慧校園建設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作為國內最早建立因特網站、開展多媒體教學的中學之一,人大附中一直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先行者。
1998年開展信息化探索至今,精良的硬件設備、與時俱進的技術一直被認為是人大附中長年“領跑”的關鍵點。然而,隨著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不斷普及,“裝了不用”、“為了用而用”等現象不斷出現,人們發現,除了技術,智慧校園建設或許存在其他不可缺少的環節。
近日,在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新技術支持未來教育展示觀摩”活動上,芥末堆專訪人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趙海濤,請他介紹了人大附中智慧校園建構模式、核心特征、經驗挑戰等,希望給其他學校帶來幫助。
管理向服務轉變
據了解,“智慧校園”概念最早由浙江大學在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浙江大學認為:智慧校園指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智能識別師生群體的學習、工作情景和個體的特征,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
作為人大附中信息技術中心主任,趙海濤主管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主要面向一線師生,既要依據老師、學生提出的需要,提供有創新力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也要隨著技術進步、政策變化,推動原有教學模式變革。
“可以說,我們是學校最接近一線師生的地方之一?!壁w海濤笑道。
智慧校園和傳統數字校園相比有何區別?
在趙海濤看來,智慧校園是對傳統數字校園的擴展與提升。以往的數字校園強調實現校園環境的數字化。智慧校園則強調基于數字校園的數據,通過教學與技術的創新融合,形成開放豐富的課程設置,靈活多元的教學方式,個性化的學習支撐體系,以及民主高效的組織架構。
“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變的關鍵因素,就在于由管理向服務轉變?!?/strong>趙海濤說,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民主決策,要尊重來自一線的數據和老師、學生的需求。
他坦言,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需要校政企三方協同,通力合作。
一方面,學校要實行民主決策,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說話。他指出,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多靠行政力量、從上至下推動。其實,未來的信息化更多要由下至上,從學校到地方到國家推動,從市場需求推動,這樣才能更好得與教學實際相結合。
另一方面,產品本身要做到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趙海濤認為,部分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如創客教育、VR教育目前仍停留在技術開發階段,只是讓學生體驗了一些新技術,開拓了視野,沒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的產品是游離于學校教學核心之外的,很容易流于硬件的堆砌,空間環境的升級?!斑@類產品如果能圍繞課程,做一些深化的設計,效果會更好?!?/p>
趙海濤反復強調,一切技術、產品、方案,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如果不能落實到服務老師、學生上,其實都沒能抓住教育的本質。如何理解、分解一線師生的需求,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產品,避免誤差,這本身體現了信息技術部門的水平。
減負增效,推動個性化教學
那么,老師、學生的普遍需求是什么?
趙海濤給出的答案是“減負增效”?!袄蠋煹淖詈诵牡脑V求是能在減輕重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的情況下,把課教好。學生最核心的訴求普遍是少做題,少做重復性的勞動,還能提高成績,其實他們的訴求很接近,就是減負增效?!?/p>
趙海濤說,老師的教學其實存在很多重復性的勞動,例如重復性答疑、重復性作業批改、重復性知識講解,“這些就是我們解決的重點,我們希望通過一些產品服務,給老師減負,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p>
從學生維度來講,傳統大班授課模式存在一些重復、無效的學習,個性化程度不夠?!拔覀兿M杉總€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推送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做有針對性的測評和反饋,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可能。有句話說,人工智能技術是目前唯一出現的,有可能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學習的一個工具?!壁w海濤說,“這一服務不僅發生在課堂上,也在課前、課中、課后?!?/p>
對于如何更好地服務老師、學生,滿足其需要,趙海濤給出了三點經驗。
一、頂層設計靈活、可重組。智慧校園建設涉及的層面很多,包括課程、教學、空間、組織等等。課程上,人大附中設計了多元豐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教學上,學校倡導主動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因此,很多因素都是不固定的,是可變化的,這就要求智慧校園的頂層設計要足夠靈活、可重組,這樣能少走很多彎路。
二、強調關聯性。智慧校園建設涉及多個部門,如課程部門,教學部門、環境部門、技術部門、教師發展部門等。這就需要學校各部門進行協調,最好有一個專門的協調機構,如智慧校園工作小組,小組最好直接隸屬校務會或一把手,這樣工作效率會比較高?!靶〗M中,業務部門提供需求、技術部門提供方案,大家共同協商,決策實施?!?/p>
三、重視后期運維。人大附中信息化建設的一大亮點即專業的IT服務團隊。團隊提出的口號是服務內容明晰,方法規范,流程標準,質量可控?!靶畔⒅行牟荒苤唤o師生一個賬號,然后用不用、怎么用全憑自覺,而應給他們明確的任務目標,合適的指導,幫助他們利用這些工具和產品,這樣才能很好得用起來?!?/p>
趙海濤說,具體來說,信息中心的后期運維主要包括三方面:
重視培訓。以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為“種子”,示范課、基本功比賽為催化劑,鼓勵老師應用技術,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重視服務。制作服務目錄、手冊,發放給每個學生、老師,告訴他們學??梢蕴峁┦裁礃拥腎T服務,保證師生能將產品應用到實踐中去。同時設有相對成熟的IT服務部門,可以隨時幫助師生解決問題,每月還會形成服務質量報告及滿意度調查表。
實行評教制度。評價分成十幾個維度,其中很重要的維度,就是老師的創新方法和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水平。
不同應用數據的底層匯聚將成解決重點
除服務師生外,信息中心還將依據外部環境,借由技術進步,推動師生教學方式轉變。
趙海濤說,從業二十年,自己見過很多產品,也見證了技術的更新迭代。他認為,從某種程度來講,技術的進步已經領先很多教育理念、方法的進步,很多課程需要重新設計梳理,課堂生態、教學評價指標也需要重構。
例如,對老師來說,高考改革對線上教學提出了很高要求,現有的教學師資和教學空間已經無法承載教學改革帶來的變化,大量教學內容需要通過線上完成。
而對學生來而言,AI技術或將學生從重復記憶、練習中解放出來,未來,學生應該重點培養高階能力,比如創造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如何讓知識學習在課外,知識內化在課堂,這是老師學生之后需要思考的問題。
趙海濤還透漏,信息中心采集了包括學生考勤、課堂表現等綜合素質評價類數據,學生在教學平臺、軟件上留下的學習行為數據等。未來,信息中心計劃將采集到的數據綜合起來,挖掘分析,然后提供給老師、學生、家長等決策主體,為其參考決策、行為調整提供數據支持。
談到實現過程中的難點,趙海濤說,教育信息化初期,容易出現教育與技術分離的現象。
但隨著市場容量的逐漸增大,師生應用信息化產品越來越深入,教育信息化市場也更為公開透明,很多產品面世前都會找學校反復試用、打磨,先在校內完成需求分析和產品研發,后走向市場,這讓技術和教學相脫離的現象有了很大改觀。
他認為,智慧校園建設目前的難點是不同應用數據的底層匯聚。“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學校會引入大量互聯網上的學習工具和學習產品,‘開放的互聯網+智慧校園的生態系統’這一點很重要,也很難做?!?/p>
趙海濤說,現階段學校以智慧校園和智慧教育為核心,引入了很多有競爭力的互聯網產品,包括辦公軟件類軟件、學習平臺類軟件、以及教學資源等?!艾F在我們非常頭疼的就是這些不同種類的互聯網產品,如何在底層數據架構上打通,這也是我們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智慧校園時代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p>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